購物車空空如也~
快去加入商品吧
說起來,電子煙相比傳統香煙有哪些差別?究竟能不能達到戒菸的效果?為什麼越來越多人開始選擇電子煙了?我覺得吧,來一篇“講科學”的科普還是很有必要的,接下來就跟大家講講我個人了解到的一些信息和我自己的觀點,部分內容較為學術,我相信你們可以看明白的。
首先,不論是吸傳統紙菸還是吸電子煙,吸食的唯一目的其實就是獲取尼古丁。尼古丁俗稱菸鹼,是一種存在於茄科植物中的生物鹼,它是N膽鹼受體激動劑的代表,對N1和N2受體及中樞神經系統均有激動作用。當尼古丁由肺進入體內,會經由血液傳送通過血腦屏障,吸入後平均只需要7秒即可到達腦部。尼古丁可以與大腦中的某些受體結合,與大腦中的菸鹼乙酰膽鹼受體(簡稱nACHRs)結合時,它會通過刺激N膽鹼受體也就是神經遞質的釋放,來促進激素分泌。除了大家都知道的多巴胺之外,還有血清素和去甲腎上腺素。這些激素的升高,可使大腦皮層活動亢進,心跳加快,呼吸加快,血壓升高,使吸煙者感受到輕鬆愉悅的快感。
尼古丁具有成癮性,也是讓人欲罷不能的罪魁禍首。同時也會對心腦血管造成一定的傷害,促進高血壓、中風等心腦血管病的發生。但是美國FDA卻宣布尼古丁本身與癌症無直接因果關係,意思就是尼古丁雖然有成癮性也有害健康但其實並不是煙草中的主要致癌物。傳統香煙對人體主要有害的物質都是通過燃燒而產生的,煙霧燃燒時,釋放的煙霧中含有3000種已知的化學物質,且絕大部分對人體有害。從目前的研究結果來看,傳統香煙裡含有 93 種明確有毒物質,78 種是明確致癌物,比如一氧化碳、焦油、亞硝胺、苯並芘,以及多種放射性同位素。
每支煙燃燒時可產生一氧化碳20—30毫克,不吸煙的正常人,體內碳合血紅蛋白濃度大約為0.5%,而吸煙嚴重者,體內的碳合血紅蛋白可高達15%—20%,也就是說有15%—20%的血紅蛋白喪失了輸送氧氣的功能,從而導致缺氧,所以大部分老煙槍的口唇顏色都是灰紫的。煙焦油是香煙中最強的致癌物,可附著於吸煙者的氣管、支氣管和肺泡表面,產生物理、化學性的刺激,損害人體的呼吸功能。在燃燒的一包香煙中,還可產生0.24—0.28微克的苯並芘。有科學調查結果表明,空氣中的苯並芘含量每一千立方米增加1微克,就會使肺癌發病率增加5%—15%。在香煙煙霧中,還含有210鋁、201釙兩種放射性同位素,吸煙時可被吸收入肺並沉積體內。它們不斷放出射線,長期損傷肺組織。一個每天吸20支煙的人,一年吸入的放射性元素的輻射量,相當於吸煙者一年拍了300張X線胸片。另外香煙煙霧中含有多種刺激性化合物,其中有氰化氫、甲醛、丙烯醛等。 1支無過濾嘴捲菸可產生丙烯醛45微克,氰化氫100—400微克,它們破壞支氣管粘膜,並減弱肺泡巨噬細胞的功能,使肺和支氣管易發生感染,所以抽煙的人都經常需要咳嗽吐痰清嗓子。
煙草中還含砷、汞、鎘、鎳等有害金屬。以鎘為例,1支煙含鎘1—2微克,其中5%被人體吸收。鎘的危害為:蓄積體內,引起哮喘、肺氣腫;微量的鎘可殺滅輸精管內的精子,影響生育;大量鎘進入骨組織,引起骨骼脫鈣,變形,變脆,極易發生骨折。煙草中尚含有多種有害成份,如致癌物質——二甲基亞硝胺、甲基乙基亞硝胺 、二乙基亞硝胺 、亞硝基吡咯烷、聯氨、氯乙烯、尿烷等;促癌物質——甲荃苯醇、脂肪酸等。